IPO屡战屡败,喜马拉雅被收购是最好的结局?
IPO屡战屡败,喜马拉雅被收购是最好的结局?
IPO屡战屡败,喜马拉雅被收购是最好的结局?
一纸协议(xiéyì),喜马拉雅的未来终于有着落了。
6月10日,腾讯音乐宣布,已就拟议收购喜马拉雅(xǐmǎlāyǎ)订立并购协议及(jí)计划(jìhuà)(以下简称“协议”),喜马拉雅相关股东及雇员持股计划参与者获得现金12.6亿美元、腾讯音乐5.1986%的A类普通股及不超过(chāoguò)总(zǒng)股数0.37%的A类普通股。交易交割后,喜马拉雅将成为腾讯音乐的全资附属公司,腾讯音乐表示,喜马拉雅将进行若干现有业务的重组(chóngzǔ)。喜马拉雅方面称,将保持现有品牌不变(bùbiàn)、现有产品独立运营不变、核心管理团队不变、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不变。
作为音频赛道的(de)老大,喜马拉雅的上市历程颇为波折,从美股到港股,屡次递表却始终未能上市,期间被传的喜马拉雅买家不(bù)只一个。当下腾讯音乐(yīnyuè)拿下喜马拉雅丰富(fēngfù)了非音乐内容,给喜马拉雅走向的多年猜测也画上了句号。
12.6亿美元+股权(gǔquán)组合
6月10日,腾讯音乐发布公告(fābùgōnggào)称,腾讯音乐与喜马拉雅及若干其他订约方就拟议(nǐyì)收购喜马拉雅订立协议。
根据协议,交易交割时,喜马拉雅(xǐmǎlāyǎ)(xǐmǎlāyǎ)相关股东及雇员持股计划参与者持有的(de)(de)喜马拉雅权益性证券,可换取12.6亿美元现金;总数不超过总股数5.1986%的腾讯音乐A类普通股(总股数为不晚于交易交割前五个工作日的工作日当天腾讯音乐已发行及发行在(zài)外的普通股);及受限于并购协议的条款规定,喜马拉雅的创始股东在交割时及之后将分批获得的总数不超过总股数0.37%的腾讯音乐A类普通股。此外(cǐwài),喜马拉雅将进行与交易有关的若干现有业务(yèwù)的重组。
腾讯音乐公告发布后(hòu)十几分钟,喜马拉雅(xǐmǎlāyǎ)通过官方公众号也披露了并购消息,并表示此次并购事项将于各项前置条件满足后正式(zhèngshì)交割,双方后续将共同推进相关流程。喜马拉雅也将保持现有品牌不变、现有产品独立运营(yùnyíng)不变、核心管理团队不变、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不变。
其实(qíshí),4月底坊间就曾(céng)传出“腾讯音乐计划以2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喜马拉雅”的消息。当时,腾讯音乐方面向媒体表示,类似的消息早先就有传播。喜马拉雅方面回应称,尚不知晓“出售”一事(yīshì)。
喜马拉雅成立于2012年,是国内头部在线音频类平台,2021年曾赴美提交IPO申请,后转向(xiàng)(zhuǎnxiàng)港股,多次向港交所递表。
“被收购也是一种套现模式”,谈到喜马拉雅被腾讯(téngxùn)音乐收购时,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上市的本质是寻求投资人,之前(zhīqián)喜马拉雅的上市多次搁浅,现在被腾讯音乐收购,等于(děngyú)被一个投资者看上了,一家出资。总体(zǒngtǐ)上来看溢价降低了,不会独立(dúlì)上市了”。
一般来说,赴港递表的(de)公司会(huì)定期更新招股书,自2024年4月12日提交招股书后,喜马拉雅(xǐmǎlāyǎ)再无更新。2025年6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点击港交所公开的喜马拉雅招股书,显示“所有载于‘没有进展(jìnzhǎn)’项下先前登载的文件内容不能被阅取”。
根据当时的招股书信息,喜马拉雅营收来自于订阅、广告、直播(zhíbō)及其他创新(chuàngxīn)产品及服务,2021—2023年(nián)营收分别(fēnbié)是58.57亿元、60.61亿元、61.63亿元,2021—2022年经调整(tiáozhěng)净亏损分别是7.18亿元和2.96亿元,2023年公司扭亏,实现经调整净利润2.24亿元。
按灼识资讯数据,2023年喜马拉雅平均月活跃(huóyuè)用户3.03亿,移动端主(duānzhǔ)App平均月活跃用户在中国在线音频App中排名(páimíng)第一,以同期在线音频营收计,公司占据25%的市场份额。
在王超看来,“在线音频(yīnpín)的商业模式比较单一,加上(jiāshàng)短视频的冲击,资本市场对这类企业并不看好。被收购是喜马拉雅最好的结局了”。
在大众眼中,老牌独立的在线(zàixiàn)音频平台除了喜马拉雅,还有蜻蜓和已经上市的荔枝,腾讯音乐旗下本(běn)已有长音频平台懒人听书。
“这种模式的可复制性不大”,比达分析师李锦清告诉北京商报(shāngbào)记者,“在线音频赛道本就小(xiǎo)而美,标的不多,头部的音视频平台(píngtái)或者说泛娱乐平台已自己布局类似产品,当年音频赛道火爆之时,都没有收购相关平台,现在更没有必要(bìyào)”。
王超认为,“如果收购后,双方挖掘不出播客业务的价值,那意义聊胜于无。如果腾讯音乐和喜马拉雅能在业务上蹚出一条(yītiáo)路,那是一笔不错(bùcuò)的交易,但(dàn)我认为可能性不是特别大”。
一年前的一个海外(hǎiwài)案例值得关注,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Spotify与播客(bōkè)主播Joe Rogan达成新(xīn)协议。据估计,新协议在多年期限内价值高达2.5亿美元,其中包括(bāokuò)预付的最低保底收入,以及(yǐjí)基于广告(guǎnggào)销售的收入分成协议。根据新的授权协议,Spotify将为“The Joe RoganExperience”销售广告,并在多个播客平台上发布(fābù),包括在YouTube上以视频形式发布。根据之前的协议,该节目原本由Spotify独家播出。
根据最新财务数据(cáiwùshùjù),2025年一季度(yījìdù)腾讯音乐季度总营收73.6亿元,同比增长(zēngzhǎng)8.7%,调整后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22.8%。
具体到业务,在线音乐(zàixiànyīnyuè)服务(fúwù)是腾讯音乐的(de)营收(yíngshōu)主力,当季贡献了68%的营收,营收同比增幅15.9%,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8.3%至1.229亿,单个(dāngè)付费用户月均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10.6元增长至11.4元。社交娱乐服务和其他营收从2024年同期的17.6亿元下降11.9%至15.5亿元。


一纸协议(xiéyì),喜马拉雅的未来终于有着落了。
6月10日,腾讯音乐宣布,已就拟议收购喜马拉雅(xǐmǎlāyǎ)订立并购协议及(jí)计划(jìhuà)(以下简称“协议”),喜马拉雅相关股东及雇员持股计划参与者获得现金12.6亿美元、腾讯音乐5.1986%的A类普通股及不超过(chāoguò)总(zǒng)股数0.37%的A类普通股。交易交割后,喜马拉雅将成为腾讯音乐的全资附属公司,腾讯音乐表示,喜马拉雅将进行若干现有业务的重组(chóngzǔ)。喜马拉雅方面称,将保持现有品牌不变(bùbiàn)、现有产品独立运营不变、核心管理团队不变、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不变。
作为音频赛道的(de)老大,喜马拉雅的上市历程颇为波折,从美股到港股,屡次递表却始终未能上市,期间被传的喜马拉雅买家不(bù)只一个。当下腾讯音乐(yīnyuè)拿下喜马拉雅丰富(fēngfù)了非音乐内容,给喜马拉雅走向的多年猜测也画上了句号。
12.6亿美元+股权(gǔquán)组合
6月10日,腾讯音乐发布公告(fābùgōnggào)称,腾讯音乐与喜马拉雅及若干其他订约方就拟议(nǐyì)收购喜马拉雅订立协议。
根据协议,交易交割时,喜马拉雅(xǐmǎlāyǎ)(xǐmǎlāyǎ)相关股东及雇员持股计划参与者持有的(de)(de)喜马拉雅权益性证券,可换取12.6亿美元现金;总数不超过总股数5.1986%的腾讯音乐A类普通股(总股数为不晚于交易交割前五个工作日的工作日当天腾讯音乐已发行及发行在(zài)外的普通股);及受限于并购协议的条款规定,喜马拉雅的创始股东在交割时及之后将分批获得的总数不超过总股数0.37%的腾讯音乐A类普通股。此外(cǐwài),喜马拉雅将进行与交易有关的若干现有业务(yèwù)的重组。
腾讯音乐公告发布后(hòu)十几分钟,喜马拉雅(xǐmǎlāyǎ)通过官方公众号也披露了并购消息,并表示此次并购事项将于各项前置条件满足后正式(zhèngshì)交割,双方后续将共同推进相关流程。喜马拉雅也将保持现有品牌不变、现有产品独立运营(yùnyíng)不变、核心管理团队不变、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不变。
其实(qíshí),4月底坊间就曾(céng)传出“腾讯音乐计划以2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喜马拉雅”的消息。当时,腾讯音乐方面向媒体表示,类似的消息早先就有传播。喜马拉雅方面回应称,尚不知晓“出售”一事(yīshì)。
喜马拉雅成立于2012年,是国内头部在线音频类平台,2021年曾赴美提交IPO申请,后转向(xiàng)(zhuǎnxiàng)港股,多次向港交所递表。
“被收购也是一种套现模式”,谈到喜马拉雅被腾讯(téngxùn)音乐收购时,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上市的本质是寻求投资人,之前(zhīqián)喜马拉雅的上市多次搁浅,现在被腾讯音乐收购,等于(děngyú)被一个投资者看上了,一家出资。总体(zǒngtǐ)上来看溢价降低了,不会独立(dúlì)上市了”。
一般来说,赴港递表的(de)公司会(huì)定期更新招股书,自2024年4月12日提交招股书后,喜马拉雅(xǐmǎlāyǎ)再无更新。2025年6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点击港交所公开的喜马拉雅招股书,显示“所有载于‘没有进展(jìnzhǎn)’项下先前登载的文件内容不能被阅取”。
根据当时的招股书信息,喜马拉雅营收来自于订阅、广告、直播(zhíbō)及其他创新(chuàngxīn)产品及服务,2021—2023年(nián)营收分别(fēnbié)是58.57亿元、60.61亿元、61.63亿元,2021—2022年经调整(tiáozhěng)净亏损分别是7.18亿元和2.96亿元,2023年公司扭亏,实现经调整净利润2.24亿元。
按灼识资讯数据,2023年喜马拉雅平均月活跃(huóyuè)用户3.03亿,移动端主(duānzhǔ)App平均月活跃用户在中国在线音频App中排名(páimíng)第一,以同期在线音频营收计,公司占据25%的市场份额。
在王超看来,“在线音频(yīnpín)的商业模式比较单一,加上(jiāshàng)短视频的冲击,资本市场对这类企业并不看好。被收购是喜马拉雅最好的结局了”。
在大众眼中,老牌独立的在线(zàixiàn)音频平台除了喜马拉雅,还有蜻蜓和已经上市的荔枝,腾讯音乐旗下本(běn)已有长音频平台懒人听书。
“这种模式的可复制性不大”,比达分析师李锦清告诉北京商报(shāngbào)记者,“在线音频赛道本就小(xiǎo)而美,标的不多,头部的音视频平台(píngtái)或者说泛娱乐平台已自己布局类似产品,当年音频赛道火爆之时,都没有收购相关平台,现在更没有必要(bìyào)”。
王超认为,“如果收购后,双方挖掘不出播客业务的价值,那意义聊胜于无。如果腾讯音乐和喜马拉雅能在业务上蹚出一条(yītiáo)路,那是一笔不错(bùcuò)的交易,但(dàn)我认为可能性不是特别大”。
一年前的一个海外(hǎiwài)案例值得关注,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Spotify与播客(bōkè)主播Joe Rogan达成新(xīn)协议。据估计,新协议在多年期限内价值高达2.5亿美元,其中包括(bāokuò)预付的最低保底收入,以及(yǐjí)基于广告(guǎnggào)销售的收入分成协议。根据新的授权协议,Spotify将为“The Joe RoganExperience”销售广告,并在多个播客平台上发布(fābù),包括在YouTube上以视频形式发布。根据之前的协议,该节目原本由Spotify独家播出。
根据最新财务数据(cáiwùshùjù),2025年一季度(yījìdù)腾讯音乐季度总营收73.6亿元,同比增长(zēngzhǎng)8.7%,调整后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22.8%。
具体到业务,在线音乐(zàixiànyīnyuè)服务(fúwù)是腾讯音乐的(de)营收(yíngshōu)主力,当季贡献了68%的营收,营收同比增幅15.9%,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8.3%至1.229亿,单个(dāngè)付费用户月均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10.6元增长至11.4元。社交娱乐服务和其他营收从2024年同期的17.6亿元下降11.9%至15.5亿元。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