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青年学子莆田感受非遗魅力
海外青年学子莆田感受非遗魅力
海外青年学子莆田感受非遗魅力
研学团成员在参观王船。詹海伟 摄(shè)
精彩的“化王船”环节(huánjié)吸引了许多民众观看。詹海伟 摄
东南网(wǎng)6月3日讯(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jìzhě) 陈盛钟 通讯员 詹海伟)5月31日,端午佳节,莆田城厢区灵川镇东进村东汾五帝祖庙内鼓乐齐鸣,一场别开生面的闽台“送王船(wángchuán)”习俗寻根研学活动(huódòng)在这里火热举行。就读于华侨大学的20多名来自澳大利亚、巴西(bāxī)、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的海外青年学子欢聚一堂,共同体验这一传承千年的非遗习俗的独特(dútè)魅力。
当天上午,研学团一行走进东进村非遗文化展览馆。该馆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分为闽台“送王船”习俗(xísú)、皂隶(zàolì)舞、黄濂起义(qǐyì)歌等10个单元。在非遗传承人林庆元(qìngyuán)、詹俊贤的带领下,研学团成员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文字资料和生动影像,系统了解(liǎojiě)闽台“送王船”习俗的历史典故、传说故事及独特的文化内涵。
古时(gǔshí)的(de)闽台地区由于开发较晚且自然环境恶劣,经常遭受(zāoshòu)瘴疠瘟疫和天灾(tiānzāi)水患侵袭,百姓为了(le)祈求丰收、平安,逐渐形成了通过祭祀(jìsì)和燃烧船只来驱邪祈福的传统习俗,“送王船”习俗便(biàn)应运而生,其不仅是一场盛大的海洋文化盛宴,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2011年,“送王船”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20年,“送王船”习俗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天下午,闽台“送(sòng)王船”习俗的核心仪轨五帝醮仪举办。当地民众肩挑(jiāntiāo)“十盘担”,列队进入五帝祖庙。各类祭祀品被(bèi)逐一摆放到筵桌上,琳琅满目(línlángmǎnmù),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其后,点睛、请圣等仪式依次进行,现场气氛庄严肃穆。
20时许,活动进入“化王船(wángchuán)”环节,这也是(shì)“送王船”习俗的高潮部分。在喧天的锣鼓声和呐喊声中,王船被抬至事先(shìxiān)准备好的稻草、贡银堆上焚化,20多只凤船、车轿等也被一一送入火堆。霎时间,火光冲天(huǒguāngchōngtiān)、烈焰飞腾,烟花、鞭炮(biānpào)响彻夜空,大家一起祈盼平安吉祥。
“闽台‘送王船’习俗根植于福建沿海,该习俗不仅是闽台重要的民间信俗,在东南亚华人社区间也广受信奉。”林(lín)庆元介绍,东汾五帝祖庙是闽台“送王船”习俗的重要发祥地(fāxiángdì)和传承中心之一,仅在台湾就有数百座(shùbǎizuò)分灵庙宇(miàoyǔ)。
“亲眼见证这场盛大而(ér)古老的仪式,深感震撼!”印度尼西亚青年侨胞梁佳歆说,这是一次难得的中华文化寻根之旅,通过沉浸式非遗(yí)体验,大家(dàjiā)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在(zài)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