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繁叶茂却又重症缠身 国道上白杨树树大招风“排危”忙
枝繁叶茂却又重症缠身 国道上白杨树树大招风“排危”忙
枝繁叶茂却又重症缠身 国道上白杨树树大招风“排危”忙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摄影报道(bàodào)
5月25日凌晨6点,国道318线四川南充(nánchōng)高坪境内一段路上已拉起了(le)警戒线(jǐngjièxiàn)。油锯的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十余名(shíyúmíng)身穿橙色警示服的公路养护工人正对路旁一棵高大(gāodà)的白杨树进行砍伐。这棵树直径40多厘米,树干外表看似完好,但锯开的截面却露出黑褐色的空洞——它早已被天牛蛀空,成了潜在的“马路杀手”。
每年5月,公路养护人员会将已经锁定的病虫枯死(kūsǐ)树全部砍伐清理(qīnglǐ)完毕,年年周而复始。
靓丽(liànglì)风景:国道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
车出南充高坪城区,进入318国道(guódào),两旁的白杨树扑面而来。盛夏时节,白杨的叶子(yèzi)格外茂密,层层叠叠,在风中翻涌成一片银绿色(lǜsè)的浪花。阳光穿过叶隙,在柏油路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一阵大风掀起叶片,露出银白(yínbái)的叶背,整排树便如波光粼粼的河流,一路流淌。
南充雨水丰沛(fēngpèi),白杨根系深深扎进(zhājìn)松软的泥土,吸足了水分,枝叶愈发葱郁。即便在酷暑蒸腾的正午,树荫下也总有一丝(yīsī)清凉。蝉声从树冠深处传来,此起彼伏,与(yǔ)车轮碾过路面的声音交织,成了夏日国道特有的背景音乐。
“种树成本低,易成活,生长速度快,5-8年即可成材;耐湿(nàishī)、耐轻度盐碱,对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冲积土(chōngjītǔ)适应良好。”南充市公路管理局直属分局养护科科长任青春介绍,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318国道两边陆续种植了这种白杨,都有(yǒu)40多年树龄,枝繁叶茂。长时间因树种单一,极易发生病虫害。“加之白杨长期在雨水中生长,韧性不够,松脆(sōngcuì)易折,一旦吹大风,就有断枝(duànzhī)倒树(dàoshù)的可能,给路人和车辆带来(dàilái)极大的安全隐患。”
现场(xiànchǎng)直击:“空心树”内部腐烂触目惊心
“今天(jīntiān)5点半就出门了(le),我只有几个月(yuè)就退休,得站好(hǎo)最后一班岗。”新店子养护站站长杜建春从高坪城区赶到站里,天色已大亮,左手臂缠着的纱布还很抢眼,几个月过去了,因砍树拉伤的手臂还没完全康复。
6点左右(zuǒyòu),砍树(kǎnshù)队伍来到国道318一个名叫三道拐的地方,开始砍伐病死枯死的白杨树。 这一段国道交通繁忙,车流量很大,砍倒一棵(yīkē)棵40多米高的白杨树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大型(dàxíng)吊车将(jiāng)工人吊到离地30多米高的树干上,为大树系上安全绳,一头连着大树,一头固定在(zài)大型吊车上。大风(dàfēng)吹来,伐树工在风中漂来漂去,下面有人提醒注意安全。“两边将路拦死,不准车辆通行。”随着一阵轰鸣(hōngmíng),树底下,工人用油锯(yóujù)快速将树干锯断,大型吊车将大树慢慢放倒在公路边。危险解除,交通恢复正常。工人们再将大树裁枝,树干分截裁短。
“你看,树干中间全空了,就剩一层皮撑着!”工人李师傅指着大树断面说道。树干内部布满蜂窝状的蛀道,还爬(pá)出(chū)几只天牛幼虫(yòuchóng)。这类“空心树”因承重能力骤降,遇6级以上大风极易断裂。
为减少交通影响,砍伐多在凌晨至早高峰前进行(jìnxíng)。每棵树倒下后,工人立即清理枝干,并用粉碎机将木材就地处理。“这棵树看起来枝繁叶茂却病患重重,你看,中间这么大黑褐色的空洞。”杜建春指着刚刚锯断(jùduàn)的白杨树告诉封面(fēngmiàn)新闻记者,砍树前,他们先对辖区的国道上的白杨树和泡刺桐(cìtóng)进行摸排,很多病虫树底部都能肉眼发现虫害,有虫卵、有树渣。有时会用锤子敲一敲,听(tīng)声音也能辨别出(chū)哪些树已经(yǐjīng)重病缠身。发现病虫枯死大树后,喷上红色油漆作标记,进入砍伐范围。复核数量和范围后,再上报审批(shěnpī)。
国道旁这些需要砍伐的(de)大树,有(yǒu)的长(zhǎng)在房前屋后,有的有通讯线路缠绕,有的就在庄稼地旁, 如何快速、安全地 砍下一棵棵40多米高的白杨树并非易事!
树大招风(shùdàzhāofēng):防范国道上“美丽的陷阱”
“在司机和过往行人中,这些高大的白杨树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但在公路(gōnglù)人眼里,我们就得防范这些‘美丽的陷阱’。”南充市公路管理局直属(zhíshǔ)分局党支部书记张勇表示,公路“排危”保障公路畅通是他们(tāmen)的重要职责之一。“树大真的招风(zhāofēng),特别是这些发生(fāshēng)病虫害的大树,一遇大风、暴雨,极易折断。”
公路养护(yǎnghù)部门和气象部门密切互动,关注气象预报,遇上(yùshàng)大风、暴雨天气,所有干部职工都会高度戒备(jièbèi)。能不能彻底防治这些大树免遭病虫害?养护工人每年都会对大树刷石灰“杀虫”,或者(huòzhě)钻孔注射药物,但很难彻底防治病虫害。
据了解,共有318、212、244三条国道穿过南充市辖三区,接近150公里,行道树以白杨树和(hé)泡刺桐为主,这两种树共有9000多棵,生病的(de)(de)、枯死的大树成了潜在(qiánzài)的“马路杀手”,必须清理砍(kǎn)伐。张勇介绍(jièshào),初夏时节,才容易发现病虫枯死白杨,冬天树叶全都掉光,很难发现哪些树出了问题!“天黑了,视线不好不敢砍;风大了,不敢砍,工人半空中系绳很危险。”
5-10月汛期间,南充市公路(gōnglù)管理局直属分局12个养护(yǎnghù)站全天24小时值班备勤,一有险情发生立即“排危”。杜建春手机(shǒujī)上有一组10多人的特别电话,“都是我的‘线(xiàn)人’,包括倒树在内,一旦路上有险情,我们便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排危。”
砍伐过后,并不会再次栽种白杨树和泡刺桐,张勇介绍(jièshào),根据(gēnjù)气候和土壤状况,以及(yǐjí)各地经济状况,将分段分期换种安全性、观赏性更高的(de)树种。“历时四五十年,这些白杨树和泡刺桐已经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摄影报道(bàodào)
5月25日凌晨6点,国道318线四川南充(nánchōng)高坪境内一段路上已拉起了(le)警戒线(jǐngjièxiàn)。油锯的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十余名(shíyúmíng)身穿橙色警示服的公路养护工人正对路旁一棵高大(gāodà)的白杨树进行砍伐。这棵树直径40多厘米,树干外表看似完好,但锯开的截面却露出黑褐色的空洞——它早已被天牛蛀空,成了潜在的“马路杀手”。
每年5月,公路养护人员会将已经锁定的病虫枯死(kūsǐ)树全部砍伐清理(qīnglǐ)完毕,年年周而复始。
靓丽(liànglì)风景:国道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
车出南充高坪城区,进入318国道(guódào),两旁的白杨树扑面而来。盛夏时节,白杨的叶子(yèzi)格外茂密,层层叠叠,在风中翻涌成一片银绿色(lǜsè)的浪花。阳光穿过叶隙,在柏油路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一阵大风掀起叶片,露出银白(yínbái)的叶背,整排树便如波光粼粼的河流,一路流淌。
南充雨水丰沛(fēngpèi),白杨根系深深扎进(zhājìn)松软的泥土,吸足了水分,枝叶愈发葱郁。即便在酷暑蒸腾的正午,树荫下也总有一丝(yīsī)清凉。蝉声从树冠深处传来,此起彼伏,与(yǔ)车轮碾过路面的声音交织,成了夏日国道特有的背景音乐。
“种树成本低,易成活,生长速度快,5-8年即可成材;耐湿(nàishī)、耐轻度盐碱,对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冲积土(chōngjītǔ)适应良好。”南充市公路管理局直属分局养护科科长任青春介绍,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318国道两边陆续种植了这种白杨,都有(yǒu)40多年树龄,枝繁叶茂。长时间因树种单一,极易发生病虫害。“加之白杨长期在雨水中生长,韧性不够,松脆(sōngcuì)易折,一旦吹大风,就有断枝(duànzhī)倒树(dàoshù)的可能,给路人和车辆带来(dàilái)极大的安全隐患。”
现场(xiànchǎng)直击:“空心树”内部腐烂触目惊心
“今天(jīntiān)5点半就出门了(le),我只有几个月(yuè)就退休,得站好(hǎo)最后一班岗。”新店子养护站站长杜建春从高坪城区赶到站里,天色已大亮,左手臂缠着的纱布还很抢眼,几个月过去了,因砍树拉伤的手臂还没完全康复。
6点左右(zuǒyòu),砍树(kǎnshù)队伍来到国道318一个名叫三道拐的地方,开始砍伐病死枯死的白杨树。 这一段国道交通繁忙,车流量很大,砍倒一棵(yīkē)棵40多米高的白杨树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大型(dàxíng)吊车将(jiāng)工人吊到离地30多米高的树干上,为大树系上安全绳,一头连着大树,一头固定在(zài)大型吊车上。大风(dàfēng)吹来,伐树工在风中漂来漂去,下面有人提醒注意安全。“两边将路拦死,不准车辆通行。”随着一阵轰鸣(hōngmíng),树底下,工人用油锯(yóujù)快速将树干锯断,大型吊车将大树慢慢放倒在公路边。危险解除,交通恢复正常。工人们再将大树裁枝,树干分截裁短。
“你看,树干中间全空了,就剩一层皮撑着!”工人李师傅指着大树断面说道。树干内部布满蜂窝状的蛀道,还爬(pá)出(chū)几只天牛幼虫(yòuchóng)。这类“空心树”因承重能力骤降,遇6级以上大风极易断裂。
为减少交通影响,砍伐多在凌晨至早高峰前进行(jìnxíng)。每棵树倒下后,工人立即清理枝干,并用粉碎机将木材就地处理。“这棵树看起来枝繁叶茂却病患重重,你看,中间这么大黑褐色的空洞。”杜建春指着刚刚锯断(jùduàn)的白杨树告诉封面(fēngmiàn)新闻记者,砍树前,他们先对辖区的国道上的白杨树和泡刺桐(cìtóng)进行摸排,很多病虫树底部都能肉眼发现虫害,有虫卵、有树渣。有时会用锤子敲一敲,听(tīng)声音也能辨别出(chū)哪些树已经(yǐjīng)重病缠身。发现病虫枯死大树后,喷上红色油漆作标记,进入砍伐范围。复核数量和范围后,再上报审批(shěnpī)。
国道旁这些需要砍伐的(de)大树,有(yǒu)的长(zhǎng)在房前屋后,有的有通讯线路缠绕,有的就在庄稼地旁, 如何快速、安全地 砍下一棵棵40多米高的白杨树并非易事!
树大招风(shùdàzhāofēng):防范国道上“美丽的陷阱”
“在司机和过往行人中,这些高大的白杨树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但在公路(gōnglù)人眼里,我们就得防范这些‘美丽的陷阱’。”南充市公路管理局直属(zhíshǔ)分局党支部书记张勇表示,公路“排危”保障公路畅通是他们(tāmen)的重要职责之一。“树大真的招风(zhāofēng),特别是这些发生(fāshēng)病虫害的大树,一遇大风、暴雨,极易折断。”
公路养护(yǎnghù)部门和气象部门密切互动,关注气象预报,遇上(yùshàng)大风、暴雨天气,所有干部职工都会高度戒备(jièbèi)。能不能彻底防治这些大树免遭病虫害?养护工人每年都会对大树刷石灰“杀虫”,或者(huòzhě)钻孔注射药物,但很难彻底防治病虫害。
据了解,共有318、212、244三条国道穿过南充市辖三区,接近150公里,行道树以白杨树和(hé)泡刺桐为主,这两种树共有9000多棵,生病的(de)(de)、枯死的大树成了潜在(qiánzài)的“马路杀手”,必须清理砍(kǎn)伐。张勇介绍(jièshào),初夏时节,才容易发现病虫枯死白杨,冬天树叶全都掉光,很难发现哪些树出了问题!“天黑了,视线不好不敢砍;风大了,不敢砍,工人半空中系绳很危险。”
5-10月汛期间,南充市公路(gōnglù)管理局直属分局12个养护(yǎnghù)站全天24小时值班备勤,一有险情发生立即“排危”。杜建春手机(shǒujī)上有一组10多人的特别电话,“都是我的‘线(xiàn)人’,包括倒树在内,一旦路上有险情,我们便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排危。”
砍伐过后,并不会再次栽种白杨树和泡刺桐,张勇介绍(jièshào),根据(gēnjù)气候和土壤状况,以及(yǐjí)各地经济状况,将分段分期换种安全性、观赏性更高的(de)树种。“历时四五十年,这些白杨树和泡刺桐已经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